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企业新闻

【船政史话】四:船政定名与资金运行(下)

发布时间:2021.02.18

    工业化是一种被民众内需所牵引的逐步叠加的过程。

在清末,整个社会缺乏劳动分工和底层技术积累,背负着高昂投资、补贴和运行成本的大型企业,在没有相应国内国际市场生产盈利的情况下只会成为清政府财政的负担,所以近代亏损和高负债就成了福建船政、江南制造局等洋务工厂的常态。




军用与商用


前文说到,左宗棠在策划资金运行方面出现了一个重大的缺陷,这个问题就是他只考虑了船政建造经费以及此后日常运行的经费,却没有考虑船政造船后,舰船的船员薪酬、运行维护费和燃料费等,即所谓的养船费用。

原本在他的构思下,船政可以用新造轮船代替传统的漕运沙船,通过为政府运输漕粮或出租商运来解决维护费,既漕务毕,则听受商雇,薄取其值,以为修造之费。


明清漕运图


    但这其实是不切实际的,原因如下:

    造船的行家应该明白,不同类型的船舶设计制造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民用船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商船和军舰之间的差别。

    商船注重于载货量、载客量、航行经济性

    军舰注重火力、航速、防护等。

    以“万年清”舰的蒸汽机为例。

    “万年清”舰配的是立式蒸汽机,优点是较为节省平面空间,对于需要在舰内留出大量空间布置货舱的商用目的较有价值,但立式蒸汽机对安装位置的高度要求大,势必造成军舰干舷加高,随之而来的就是舷侧战时备弹面积大,中弹概率也高,在炮舰这一用途上,显然存在极大弊端。



                      “万年清”舰使用的立式二汽缸往复蒸汽机和方型低压燃煤锅炉


这就体现出了左宗棠对造船知识的匮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专业不对口,思维还停留在军舰即是“为民用船安装武器”的思维上。

故此到了1873年,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沈葆桢不再将已经建成的军舰抽调商运,而是专门开始建造从事商运的舰船,即海军运输船。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家区区几艘运输舰的造船厂,凭什么和专门从事航运的公司PK啊?

就这样,在建设经费和日常运行经费已经定额限死的情况下,船政每建造出一艘船,清政府并不会为此增加船政日常的经费,反而船政需要从自身的经费中挤出这艘军舰的开支,随着所造舰船日益增多,船政经费左右腾挪,终于难以负荷。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



建设规划


在资金工作逐渐开展的同时,设厂造船的总体规划也在左宗棠、日意格、德克碑等人的筹划下逐渐成型,他们在1866年9月3日正式拟定了四份合同性文件,由日意格携带前往上海法国总领事馆,在法国总领事白来尼的见证下签署。

因为这些签订的文件不能称之为双方合同,准确来说是由日意格和德克碑单方面签署的承诺性文件(承办保约),也就是说需要法国领事馆为二人做保,合作才能进行得下去,此时虽略有波折,但几经商讨,总算是顺利解决。

至此,在东南沿海设厂造船的宏伟计划正式成型,其中主要包括设厂、造船、设船坞、教育、用人等五大方面。


设厂

设厂的主要目的是为建造轮船准备好制造的硬件条件。




基建项目由中方在欧洲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完成,工厂所需的各种机器、设备由日意格等人牵线从欧洲购入,并协助中方安装调试。

恩格斯说过:“现代军舰不但是现代大工业产物,而且同时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因为近代化蒸汽军舰的建造,是一项多元化复杂的母行业,需要冶金、兵器、机械加工等诸多工业共同运转缔造,而中国社会当时仍停留在农耕社会和手工业生产阶段,并无“现代大工业”的任何基础,故此在规划中明确要求日意格、德克碑协助购置机器设备,打造一座装备齐全的工业联合体,将整套西式造船引进中国,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


造船

蒸汽军舰制造是整个计划中最重要的目标,合约要求洋员在五年时间内必须指导和协助船政建成16艘舰船

这里要着重说明一下,最初计划建成的11艘主机功率150马力的轮船和5艘功率为80马力的轮船,其设计均为兵商两用,需在船上配套相应的米石运货能力,来完成前文提到的左宗棠漕运赚钱的设想。

这个设想之所以不切实际,其原因不仅是军舰和商船选型设计的大相径庭,而且在操作层面也有很大的障碍。

具有战斗使命的军舰,其主要任务为巡戈外海、驻泊港口、护航保商,而商船只需要按照货运要求,在某一航线长期航行即可。

这样一来,无论是在执行军事任务中突然调走参加商用航行,还是按货运要求按期运输时被调走参战,都非常尴尬,实在不具备可操作性。

而且当时朝野“中国造船之银,倍于购船之价”之声不绝于耳,这让船政业务更加举步唯艰,不过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设船坞

船坞对造船、修船的重要性,想必不用我再多加以描述。

不过干船坞建造要求苛刻,工程量太大,估在船厂初建便将干船坞的建设改为可以将船舶拖曳离水上岸维护的拉拔式修船台,既铁船槽。



铁船槽和结构示意图


    船政真正建造的干船坞(一号船坞)名叫青洲石船坞,位于马尾罗星山东侧,距船厂约1.5公里。在当时的船政大臣裴荫森的推动下于188712月动工,18966月建成,计用银49万两,能容纳当时国内最大的兵舰进坞维修,还对外承接修船业务。1941年日军入侵撤退时炸毁船闸,1949年后荒废。现放置退役炮艇,供游人参观。



一号船坞旧貌与现状


    二号船坞位于马尾造船厂内,原为1860年英商修筑的天裕船坞,后来转卖给美商,1914年为福州船政局购回,可供一千多吨级船舶坞修。1964年进行加固改造,1997年扩建为二万吨级,至今仍为重要修船生产设施。



二号船坞旧貌与现状


教育

教育既指的是船政学堂,对外公开招生,由西方技术人员教授专业技术知识。其中分主修造船工程,以法语教学的前学堂和主修航海、驾驶,以英语教学的后学堂,合约要求聘用人员必须教导中国学生、工人在合约到期时能够精通法度,顺利按照图纸造船。

船政学堂是中国海军的摇篮,除了是近代中国首家海军及航海学院外,它亦是首家现代军事学院和首家现代专业院校,其接纳实学和西学的思路取径,是晚清学堂书院改革的主导趋向,也是已有近1300年历史的科举制度在19059月被清廷颁布御令停止的诸多原因之一,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变革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后文会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用人

合约中用人指的是对西方工程技术人员的聘用,文件中规定将从欧洲雇佣37名工程师和技工,中方给予高昂的工资和福利,其中洋员监督每人月薪1000两,其他洋员每月工资合计5878两,每月日用杂费1000两,待遇之优厚当相遇日本雇佣洋员薪酬的十倍,而且出色完成签订合约任务后,还会获得额外一笔巨额奖金。

同时,左宗棠明确规定整个西方技术团队,形式上只属于洋员监督自己雇佣来华的人员,法理上和中国政府之间没有任何干涉,这些人员的身份更加纯粹、直接,根据洋员监督的安排担任其教学和技术工作,对中方行政管理不能有任何染指。




    至此,福建船政最初的筹建工作告一段落,左宗棠也正式踏上了赴任陕甘总督平乱之路,并在后来镇压捻军、平定回乱、收复新疆,创下赫赫战功,而船政创办的千钧重担就落到了即将上任的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身上。